「黃長生藥行」是迪化街名店之一,引注目的不僅是建物立面精緻氣派巴洛克浮雕,還有網銷長紅的文青中藥包,長輩必買蔘片、日客愛買藥浴包和流行的紅酒香料包,都能一店買足。把古蹟活化成實績,心力交瘁非三兩句可形容,堪稱第三代公主的廖庭妍說:「花10年修復是因爸媽對這房子的愛。」
73年老店國台日語3聲帶服務
午後,第二代店主黃秀蓁、廖尊梧夫妻在店內以台語親切詢問老客戶需求,店門騎樓則有日本觀光客駐足端詳包裝可愛的藥浴包,兒子廖喆謙忙上前以日文介紹。這是有73年歷史的「黃長生藥行」日常。
營業超過一甲子的黃長生藥行,1951年由第一代黃結生在新北市土城清水創立,距今40年前、1984年搬進中藥行一級戰區迪化街,該處建於日治昭和12年(1937年),原是台灣第一商業銀行總經理周菩提住宅,後成森永牛奶公司在台第一個總經銷處,之後賣給黃結生。
僅存古法炮製的中藥精髓
黃長生藥行建築立面有浮雕裝飾,採用科林斯柱式,外觀有幾何窗花,內部則有磨石子地板,更有天井連接兩部分的建築物。
店內至今維持傳統人工炮製藥材,廖尊梧自豪說,迪化街只剩黃長生這樣處理。第三代廖庭妍、廖喆謙也加入經營,力求創新,用與插畫家合作的精美包裝,透過電商銷擴大銷售。
開發新品網路銷售求生存
廖家姊弟倆從小在迪化街長大,讀社工的廖庭妍說,現在每年都有新品上市,像國人到日本旅遊經常會到藥妝店購物,她想用這些小包裝、貼近生活的產品,讓逛過迪化街的觀光客,把中藥行的記憶帶回家。
老店傳承常會出現老一輩和年輕人經營觀念衝突,黃長生藥行也不例外。廖庭妍舉例,一開始爸媽不太能接受網路銷售,希望親自跟客人說明藥材的品質、等級良好,也喜歡跟客人有溫暖互動,「為什麼不能請他來店裡,我拿東西給他看」?
保留實體店面感受服務溫度
改革創新的路上,廖庭妍直言,和父母會有意見不同,需要時間讓老一輩習慣,也要思考將父母對商品的說明,順利傳達給客人。「他們到現在都還不習慣」,網路服務就由她跟弟弟負責,爸媽負責在店內跟客人講解藥材、服務老顧客。
「我們還是希望保留實體店面,感受人對人之間服務的溫度」,縱使電商發達,廖庭妍強調,許多老顧客已經是多年好友,來到店內未必只為了購物,更可能是希望來見見老朋友,實體店面服務依舊不能偏廢。
中藥短缺調價另找貨源因應
展望未來,廖庭妍說,藥行仍面臨中藥材短缺的困境,近年因氣候變遷,導致中藥原物料供應不足,例如黃連價格大漲數倍,是中藥行的一大挑戰,只能用調整售價、找不同來源因應。期許藉由服務好客人、把握合作機會,做好每天的工作,讓藥行持續穩定成長。
文稿:王良博
平面攝影:林林
影片攝影:梁建裕、沈君帆
影片編導:梁建裕、徐志秀
剪接:徐志秀
版面設計:許意𦬕